搜成语提供成语解释、出处、成语谜语、成语故事大全、成语接龙、近义词、反义词等查询

部分翻译

位置:搜成语 > 诗词大全> 卷十三部分翻译

卷十三部分翻译

查看卷十三全诗

  刘彦节在少年时候就以宗室中的清雅恭谨者而知名。孝武帝时,他弟弟刘遐因为私通嫡母殷氏的养女云敷,常常被殷氏禁闭。殷氏死了以后,口中出血,众人怀疑是刘遐毒害的。孝武帝让刘彦节的堂弟刘祗启发刘彦节出面证明这件事。刘彦节说:“过路的人尚且不应该这样,今日怎么可以同门的人一块都死?我不能接受圣旨。”众人因此对他非常称赞。

  后废帝即位,他逐步升迁为尚书左仆射,参与选拔官员。元徽元年(473),兼管吏部,增加兵士五百人。桂阳王刘休范反叛,中领军刘面力出京守卫石头城,刘彦节临时兼任领军将军,所派给他的卫兵跟随进入宫殿。封为当阳侯,与齐高帝、袁粲、褚彦回分天入宫值勤,平等地决定机要大事。又改任中书令,加官为辅军将军。后来皇帝被废为苍梧王,刘彦节出去参加集体议事,在路上遇见了堂弟刘韫。刘韫问他说:“今天的事,当然应该归于兄长了吧?”刘彦节说:“我们已经让出了领军了。”刘韫捶着胸脯说:“兄长肉中难道还有血吗?今年我们要全家被杀了!”齐高帝听说后非常厌恶。顺帝即位,刘彦节转任中书令。当时齐高帝辅政,刘彦节知道宋朝的天命将要完结,秘密地怀有异图。

  沈攸之起兵后,齐高帝入京屯驻朝堂,袁粲镇守石头城,暗中与刘彦节以及诸位大将黄回等人谋划夜会石头城,决定次日凌晨出发。刘彦节平素怯弱,慌乱不能自安。下午后半晌,便从丹阳郡用车拉上妇女,全部奔向石头城。临走的时候,妇人萧氏强劝着让他吃些饭,刘彦节端着羹糊,洒在了胸前,手一直在发抖,不能自控。他的主簿丁灵卫听到危难消息,立即进宫,对身边的人们说:“今天的事情,难以成功,但我受了刘公的厚恩,坚守信义,决无二心。”等见了袁粲,袁粲惊愕地说:“怎么现在就来了?事情现在要失败了!”刘彦节说:“今天能够见到您,就万死无恨了。”他的堂弟刘韫在台省值勤,和直阁将军卜伯兴谋划这天夜里共同进攻齐高帝,正遇上刘彦节的事情被发觉,秣陵令刘实、建康令刘遐秘密地报告了齐高帝,高帝连夜派骁骑将军王敬则把他抓住杀死,卜伯兴也同时遇害。袁粲失败,刘彦节越过城墙逃走,在鹅檐湖被捉住杀死。刘彦节的儿子刘俣和弟弟刘陔曾经赋诗说:“城上草,植根非不高,所恨风霜早。”当时都说这是妖句。事情失败后,刘俣和刘陔剃了头发、披了法服逃向京口,在客舍被人认出,抓到了建康监狱全都杀死。

  当初刘彦节身份变得高贵以后,士子除了三署的官员都不会被让到上方的坐榻上,当时的人们因此而对他很有微词。他的妻子是萧思话的女儿,常常害怕遇祸败亡,经常说:“您的富贵已经足够了,所以应该为儿女考虑。”刘彦节不听,所以遭了祸患。

  刘彦节的弟弟刘遐字彦道,因为嫡母殷氏暴死,有关部门对他进行纠弹,把他迁到了始安郡。后来得以返回,位居吴郡太守,到现在也被杀死。刘遐人材非常平凡,自己忌讳自己的名字像君主忌讳自己的名字一样,常常对客人说:“孝武帝无道,冤枉地杀死了我的母亲。”他就是这样地呆痴。等刘彦节当了权,刘遐多次要求做地方诸侯。刘彦节说:“我在这个地位,而任用你做州郡长官,在名声上很不好听。”刘遐说:“富贵了就说不能彼此相关,如果是连坐的时候,能够幸免吗?”到现在果然也被杀死。

  刘义庆幼年时就被武帝所闻知,十三岁时世袭封爵为南郡公。永初元年(420),袭封临川王。元嘉时期(424~453)担任丹阳尹。当时有一个老百姓黄初的妻子赵氏杀死了儿子的媳妇,又遇到了赦免,应该回避孙子的仇视。刘义庆的意见认为“按照周朝的礼法,关系到父母的仇恨,要到海外避开,因为那是最大的冤仇,用道理无法消除。至于亲骨肉相残杀,必须在法律之外寻求解决。礼法上有对于过失的宽大,法律上无仇视祖辈的条文。况且赵氏发生暴行,根本原因是在于酗酒,推论人心对照实况,事情完全是荒唐的。怎能把荒唐的老祖母,等同于一般的大仇人,应该共戴一天、同处一地,不损害孝道。”元嘉六年(429)担任尚书左仆射。八年,太白星侵犯了左执法星,刘义庆害怕会有灾祸,请求到外地任职。文帝下诏书对他进行开导,认为:“天象幽暗不明,左执法星曾经有过变化,可是王光禄至今平安无事。正月初一日蚀,是天下最大的忌讳,晋孝武帝最先遇到这种异象。他不过是一个庸碌的君主,仍是最终没有什么妨害。”刘义庆坚持请求解除仆射之职,才最后批准了他。

  元嘉九年(432),出朝担任平西将军、荆州刺史,加任都督。荆州占据着上游这一重要地位,物资兵甲占朝廷的一半,所以武帝的各位儿子普遍都在那里任过职。刘义庆因为是宗室的美才,所以特别授予了这一职务。他性情谦虚,刚刚到任和最后离任而去,欢迎和欢送的财物一律不收。元嘉十二年,普遍地让朝内外的臣僚们举荐人材,刘义庆上表推荐前临沮县令新野人庾实、前征奉朝请武陵人袭祈、无官人士南阳人师觉授。刘义庆注意安抚人心,州辖以内官长的双亲和老人没有跟随住在官舍中的,一年之中允许三次由官吏给家里赠送东西。在此以前,王弘治理江州也有这种规定。刘义庆在荆州呆了八年,成为西部的一个安定地区。他写成了《徐州先贤传》十卷上奏给朝廷。又模仿班固的《典引》写成了《典叙》,用以叙述当朝功德的美好。

  后来改换任职地点到江州,又调任南兖州刺史,都兼任都督。不久又在本职基础上加封开府仪同三司。他性情简约朴素,很少特殊嗜好和欲望,爱好文章义理,文章辞赋虽然不多,但是足可以作为宗室的表率。他在历次任职期间都没有浮华淫逸的过失;只是晚年供养僧徒耗费颇大。他少年时代就善于骑马,长大以后,不再跨马,招聚有才学的士人,不论远近一定前来。太尉袁淑文在当时最为杰出,义庆在江州时请他为卫军咨议。其他像吴郡的陆展、东海的何长瑜、鲍照等,都有美妙的辞章,他都引为辅佐官吏和国家大臣。他所著的《世说》十卷,撰写的《集林》二百卷,一起在世上流传。文帝每次给义庆写信,常常都是用心斟酌。

  刘义庆在广陵生了病,而有白虹贯城,野獐进入府中,他心里十分厌恶,便上书请求回京,文帝准许他解除州上的职务,以本官号还朝。元嘉二十一年(444),在京城逝世,追赠为司空,谥号为康王。他的儿子哀王刘晔承袭爵位,被元凶劭杀死。刘晔的儿子刘绰又承袭爵位,升明三年(479)被杀,封地革除。

  彭城王刘义康,在永初元年,被封为彭城王。历任南豫、南徐二州刺史,并且都兼任都督。文帝即位,封为骠骑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。元嘉三年(426),改授都督、荆州刺史,配给仪仗三十人。

  刘义康少年时候就很聪颖明察,后来担任地方长官,工作优异而有条理。元嘉六年,司徒王弘上表推荐刘义康应该还朝辅佐朝政。于是被征调为侍中、司徒、录尚书事、都督、南徐州刺史。两府设置官佐领兵,与王弘共同辅佐朝政。王弘多病,而且常常进行推辞谦让,从此内外各种事务全都由刘义康决定。太子詹事刘湛有治国才能,刘义康过去在豫州,刘湛为长史,他们素来情意深厚,到这时待遇特别厚重,有事就去上门咨询,所以前后在地方职位上有很多善政。元嘉九年,王弘逝世,又兼任扬州刺史。十二年,又兼任太子太傅。

  刘义康的性格爱好普通官吏的职务,专心于文案,鉴别是非,无不精细透彻。专掌朝中大权后,事情都由自己决定,生杀大事,都要根据记录材料判定。凡是他提出的奏议,交给皇帝没有不批准的,诸侯以下的官员,全都交给刘义康选任,因此成为朝野运转的轴心,权力盖过天下。刘义康也自强不息,毫不松懈疲倦。他的府门前每天早晨常常有几百辆车子,即使是位卑人微,也都被接待。他又聪明博识过人,听到一次,必定会记住,曾经暂时遇到的事情,终身不忘。大庭广众之中,他常常写下自己所记忆的东西,以显示聪慧,人们越发因此而推重佩服他。他很爱惜自己掌管的官爵,从不以此赠送私人。凡是朝士中的有才能的,都招入自己的府中,下面的人都乐于效力,不敢欺骗和辜负他。文帝有虚劳的疾病,常常是意中有所想,便觉得心中疼痛欲裂,要不断地用丝绵放在口鼻前试验有无呼吸。刘义康进去服侍用药,尽心伺候,汤药和饭,不是自己亲口尝过的不送给文帝吃。有时连续几夜不睡,整天不解衣服。内外各种事情,都是独自决定施行。

  元嘉十六年(439),晋升职位为大将军、兼司徒。刘义康素来没有什么学问和专长,对待有文才的人很淡薄。袁淑曾经去拜访刘义康,刘义康问他的年龄,回答说:“邓仲华拜为大司徒之岁。”刘义康说:“我不知道啊。”袁淑又说:“陆机入洛阳之年。”刘义康说:“我不读书,您不要用文才语言向我介绍。”他就是这样的浅陋。刘义康熟知大体,自己认为兄弟是至亲,不再计较君臣的界限,随意而行,不加猜疑和提防。他私自设置仆婢六千多人,不告诉省台。当时四方贡献馈赠,都是把上品献给刘义康,而把较次的献给皇帝。皇帝曾经在冬天吃柑子,慨叹形状和味道都太差。刘义康在座,说:“今年的柑子有些是很漂亮的。”就派人到东府去取回一些柑子,比献给皇帝的要大出三寸。

  仆射殷景仁被皇帝所宠爱,他和刘湛一向很要好,而后来却关系恶化。刘湛常常想借助于宰相的权力压过他。殷景仁被皇帝所保护,刘义康屡次上言不被采用,刘湛越发愤怒。南阳刘斌,是刘湛同一家族的,有经管世俗事务的才能,被刘义康所熟知,从司徒右长史提升为左长史。从事中郎琅笽王刘履、主簿沛郡人刘敬文、祭酒鲁郡人孔胤秀都是靠排挤其他人自己升迁上来的,看到皇帝病重,都说应该另立年长的君主。皇上曾经病情危险,让刘义康写一份临终遗命的诏书。刘义康回到省台,流着眼泪把情况告诉了刘湛和殷景仁。刘湛说:“天下局面艰难,哪里是幼主所能驾驭的?”刘义康、殷景仁都不回答;而孔胤秀等人则从尚书仪曹那里找到了晋朝咸康年间立康帝的旧事,刘义康却不知道。等皇帝的病痊愈,稍微听到了一些;而刘斌等人既然被刘义康所宠爱,于是便结成朋党,如果有尽忠报国不同于自己的,一定要找个罪名把他们罢免。他们常常挑剔殷景仁的一些长短,或者捏造一些异同去告诉刘湛,从此君主和宰相的双方对立就很明显了。

  刘义康打算让刘斌做丹阳尹,说他家里贫寒,皇上觉察到了,就说:“让他去吴郡吧。”后来会稽太守羊玄保请求回京,刘义康又想让刘斌代替他。皇上当时没有准备,就仓促地说:“我已经用了王鸿。”皇上看到矛盾已经形成,将会导致大祸,元嘉十七年,便逮捕了刘湛;又杀了刘斌以及大将军录事参军刘敬文和贼曹孔劭秀、中兵邢怀明、主簿孔胤秀、丹阳丞孔文秀、司空从事中郎司马亮、乌程令盛昙泰;外调尚书库部郎何默子、余姚令韩景之、永兴令颜遥之、刘湛的弟弟黄门郎刘素、刘斌的弟弟给事中刘温到广州;王履罢官回家。青州刺史杜骥率兵进入殿内,以防备异常情况发生。刘义康当时入宫住宿,留在中书省中,皇帝派人去宣读圣旨宣告刘湛等人的罪状。刘义康上表退位,改授他担任江州刺史,出京镇守豫章,其实是把他囚禁起来。停止了中书省职务十余天,桂阳侯刘义融、新渝侯刘义宗、秘书监徐湛之往来慰问探视。在吕书省告辞,便乘船上路了,皇上只是对着他痛哭,派遣和尚慧琳前去看他。刘义康说:“弟子还有回来的可能么?”慧琳说:“遗憾您不读万卷书。”征虏司马萧斌曾被刘义康所亲近,由于刘斌等人的谗毁而被排斥,刘义康便以萧斌为咨议,兼豫章太守,事情不分大小都委托给他。司徒主簿谢综平素被刘义康所亲昵,就让他做记室。身边随从凡是他所喜欢留恋的都听凭跟随他到豫章。后来申请辞去江州的职务,得到批准,补贴优厚,朝廷大事,都报告他知道。

  刘义康没有失败的时候,东府厅堂前面井里的水忽然上涌,野鸡江鸥都进入他所住的斋房前面。龙骧参军巴东人扶令育上表申明刘义康的情况,上奏以后,即被逮捕交付建康监狱赐命他自杀。

  会稽长公主比兄弟年长,皇帝对她十分亲近敬重。皇上曾经到公主那里参加宴会,十分欢欣,公主起身跪拜磕头,悲痛不能自制。皇上不明白她的意思,起身自己把她扶起来,公主说:“车子在今年年末,必定不会被宽容,我特地为他乞求性命。”于是悲伤痛哭。皇上也一起流泪,指着蒋山说:“一定不要有这样的顾虑,如果违背了今天的誓约,便是辜负了初宁陵的父母。”就把所喝的酒封起来赐给刘义康说:“会稽姐姐饮了这酒便想起弟弟,饮后所剩下的,现在封存赠送给你。”车子,就是刘义康的小字。

  元嘉二十二年(445)太子詹事范晔等谋反,事情与刘义康有关连,诏令特别宽大免除大辟的刑罚,与他的子女一起免为平民,革除族籍,迁到安成郡。刘义康在安成郡读《汉书》,看到了淮南厉王刘长的旧事,撂下书本慨叹说:“前代就有这种事情,我犯罪受罚理所应当。”

  二十四年,豫章胡诞世、前吴平令袁恽等谋划拥戴刘义康,太尉江夏王刘义恭奏表建议把刘义康迁徙到广州,得到批准,还没有执行,正赶上魏军开到了瓜步,天下骚动,皇上恐怕有异心的人推戴刘义康作乱,孝武帝当时镇守彭城,他和尚书左仆射何尚之都说应该及早作出安排。二十八年正月,派遣中书舍人严麝带着药去赐他自杀。刘义康不肯服药,说:“佛教说自杀的人不能再还为人身。”于是便用被子把他闷死,以对待侯爵的礼节把他葬在安成郡。他的儿子,被元凶劭所杀死。孝武帝大明四年(460),刘义康的女儿刘玉秀等请求迁回到旧坟地重葬,诏令同意她进行办理。

推荐古诗: 寄蜀客春晓老将行入咏楼(千古风流八咏楼)夜书所见(萧萧梧叶送寒声)狼星四首(爝火犹争焰)汲江煎茶(活水还须活火煮)南乡子(凉簟碧纱厨)赠刘景文(荷尽已无擎雨盖)潇湘引

推荐诗句: 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水晶帘动微风起,满架蔷薇一院香天平山上白云泉,云自无心水自闲忽见陌头杨柳色,悔教夫婿觅封侯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宁可枝头抱香死,何曾吹落北风中三五明月满,四五蟾兔缺雁柱十三弦,一一春莺语对酒卷帘邀明月,风露透窗纱

热文成语

  • 哀感顽艳  原意是指内容凄切,文辞华丽,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。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、戏曲、电影中的感人情节。
  • 分我杯羹  羹:肉汁。楚、汉相争时,刘邦答项羽的话。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。
  • 风不鸣条  和风轻拂,树枝不发出声响。比喻社会安定。
  • 匪夷匪惠  夷:殷末周初的伯夷;惠: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。既不是伯夷,又不是柳下惠;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。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。
  • 分茅裂土  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。后称分封诸侯。
  • 安分知足  安于本分,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。
  • 白发青衫  青衫:无功名者的服饰。谓年老而功名未就。
  • 白眉赤眼  比喻平白无故。
  • 摆袖却金  比喻为人廉洁,不受贿赂。
  • 诽誉在俗  诽:指诽谤;誉:赞扬;俗:风气、习惯。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。后来引申指风气、习惯的作用非常大。
  • 分毫不爽  比喻没有丝毫差错。
  • 挨肩擦背  形容人多拥挤。
  • 肥马轻裘  裘:皮衣。骑肥壮的马,穿轻暖的皮衣。形容阔绰。
  • 不尴不尬  比喻左右为难,不好处理。也形容样子别扭。
  • 飞蛾投火  象蛾子扑火一样。比喻自找死路、自取灭亡。